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灌溉农业仍需要大量的水,如何发展节水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当前节水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节水农业发展缺乏宏观规划
当前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不顾客观规律、不考虑本身条件,而是按主观愿望办事,在那些水源极为贫乏,开采难度很大而适合发展雨养农业的地方,却不顾一切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或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和农民接受能力,一味追求高新技术,造成盲目投入或重复投入等不良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宏观区划和规划。各种节水农业措施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而定。因此,极有必要从宏观上在全国范围内研究节水农业发展的规模、类型、标准、潜力、效益和政策等问题,为决策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2、节水农业缺乏标准和定量指标体系
尽管目前采取的节水农业技术措施很多,但节水节到什么程度才算节水,效益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高效,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国内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不能用科学实事求是的方法反映节水农业的标准,将会给全国统筹安排带来困难,直接影响到节水农业的投入产出的效益。当前我国大规模发展节水农业的计划正在起动,为指导全国节水农业的健康发展,保证节水农业工程的质量,制定我国节水农业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3、对综合技术的利用重视不够
我国在过去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而没有很好地将农业增产措施予以配套、形成综合技术。因此,常造成虽节水但产生效益并不高。
二、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1、加大各种灌溉水资源的开发力度
由于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分布不相匹配,要解决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要根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迫切需要修建一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某些地区如华北地区、沿海地区和重要城市的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农业缺水的严峻局面可望得到缓和。为实现上述目标,扭转我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严重的缺水局面和改善重要粮棉生产基地的水利条件,亟待兴建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重大水利工程,为我国21世纪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加快节水农业设备产业化建设步伐
要加快我国节水农业设备产业化建设步伐,可通过实施节水农业产业化工程来实现。产业化工程就是解决大规模发展节水农业条件下的工程设计、技术参数、工艺标准、质量控制、产品标准、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问题,完成由实验室向工厂、由小面积向大面积的跨越,实现科学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环境资源可行性的完整统一。通过大规模的示范检验,将对我国目前上百个生产企业进行筛选、淘汰,形成一批名牌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的发展的需求,而且要进入国际市场。届时,节水农业技术和设备不再采用推广的方式来扩散,而是通过积极的广告宣传,一定规模的示范、上乘的质量保证、优良的售后服务,使农民主动认识、接受和自觉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
3、完善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发展节水农业保障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
(1)完善和落实水利基础产业政策。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束缚水利发展的旧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经营管理,搞活水利经济;依法治水,科教兴水;发展壮大水利基础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2)改善投资结构,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调整水利投资结构,建立各级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制度,争取提高利用优惠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推广水利建设资金有偿使用的比例和范围,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和提高利用外资的比重,开辟水利工程更新改造资金的渠道,坚持和完善劳动积累工制度。
(3)统一规划、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整体投资效益。建立适应投资渠道多元化的调控体系和国有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对于社会公益型、有偿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等三类不同性质的水利产业,应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和经营管理措施。
(4)改革水价,提高用水效率和水平。加快水价政策,调整水价,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新建水利工程,要实行新水新价,并严格执行按计划定量供水,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和两部制水费。
(5)加强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乡镇水利(水保)站为主体,多种服务并存的基层水利服务网络。通过开展供水、供电、水保、物资供应以及综合经营等各种经济业务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水平。
(6)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健全水利执法体系。要增强依法治水、以法管水意识,大力宣传的普及《水法》等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水和水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到立法与执法并重,执法与监督并举。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