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雕:大西线南水北调应当尽快开展超前期工作 重生之我是李逍遥_中华水网
当前位置:中华水网 > 水网媒体 > 行业专家 > 正文

陈大雕:大西线南水北调应当尽快开展超前期工作

来 源:中华水网   发布时间:2011-04-16 移动版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施工己取得很大进展。西线方案也己进入领导者们的视线。这三线调水工程必将缓解当前华北一带用水的困难。但是这三条线都以京、津、华北部分地区的工业和城市用水为主,没有充分地把解决大西北(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的缺水问题考虑进去。而且都是从长江向北调水。我们现在看来好象长江水很多,但如果再过20-30年恐怕长江水也会紧张的(今年长江水位就严重下跌)。因此近二十年来陆续有许多人提出能不能也从西藏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诸河流向我国北方、西北广大地区调水?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大西线南水北调问题。由于这工程的艰巨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它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就这么争了十几年,其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就是没有得出任何统一的看法,甚至连倾向性的意见也没有得出来。各方坚持己见争执不休。这样下去何时才能得出一个统一的正确的看法呢?这就是本文想要论述的问题。

重生之我是李逍遥,中华水网

   那么我们要如何来进行这个问题的讨论呢?我认为最好把这问题分成三部分来论证:第一,需要不需要调水?第二,有没有那么多水可调?第三,如何调水?现分述如下:

  一、大西线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我国大西北干旱缺水这是不争的事实。 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一直是困扰西北地区和北方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每年约有2500平方公里(375万亩)的土地被沙漠吞噬,数十亿亩天然草原生态严重恶化。1亿多中国人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沙漠已由解放初期的15亿亩扩大到了25亿亩。沙尘暴不断困扰着我国北方大地,甚至已成为影响2008年奥运会的不利因素。新疆大量绿洲在萎缩。遗憾的是有个权威居然说:就我国未来16亿人口的发展形势看,也没有大开荒、大移民以至兴建“大西线”现实必要性。我就不知道这位权威去那里找这减少的耕地?当前可能还勉强对付,再过20-30年怎么办?要知道我们今天讨论的大西线工程至少要在30-40年后才可能建成。我们现在不想,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上述情况表明西北非常缺水。这些仅靠目前的南水北调是不够的。调往北方的总水量在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448亿立方米基础上,至少再扩大两倍,才有可能保障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的持续、全面、健康的发展。还另外向西北几省调水。才有可能逐步解决当前人退沙进的状况。我国耕地面积只有美国的一半,而人口却是美国的六倍。并且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还以每年6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再过十几二十年我们拿什么只养活当时的十五、六亿人口?当然提高单产是一条途径,但是单产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我们同时还应当考虑扩大耕地面积。那么只有到大西北、东北去开荒。没有水怎么开荒?就是要保住现有土地,要种植树和种草以阻档沙漠的侵蚀,也要水。节水是一个方向,但是仅靠节水缓解缺水形势是有限度的,在节水的同时我们也必然要考虑到开源。要开源节流同时并举才行。

     有的权威说:西北是干旱、半干旱区,江南是湿润区,各有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不可违反自然规律”。还有人说:要像避免战争一样避免调水!这些观点就是意思说干旱的地方就活该永远干旱。这种宿命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调水到干旱地区改变环境的先例比比皆是。例如美国南加州原来是一片沙漠(就象大家在西部牛仔电影中看到的那样)但是他们进行了北水南调,攺造了南加州的环境,现在基本看不到沙漠了。我们没有必要把干旱区改变成湿润区,但是只要有水就有可能多种一些草和树,阻档沙漠的侵蚀,可以扩大绿洲,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争取一些生存的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ndk.com/view-9743-1.html

版权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09-2010 CHNDK.COM. 中华水网版权所有 水工业交流群:239176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水网客服

粤ICP备11036510号 **广告、链接、目录联系:QQ1260995099 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