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忠:建立具有新疆特点的节水农业体系 林若亚 罗威麟_中华水网
当前位置:中华水网 > 水网媒体 > 行业专家 > 正文

王文忠:建立具有新疆特点的节水农业体系

来 源:中华水网   发布时间:2011-04-15 移动版

    新疆是世界上三大待开发地区之一,是我国21世纪开发的重点地区。随着兰新铁路
与苏联接轨,新疆要在对西外贸中发挥作用;新疆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即将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总之新疆开发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然而,新疆现有人口1515万,真正可进行农牧业生产的绿洲面积只有8824.6万亩,
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为258人,较全国平均100人/平方公里的承载量大一倍多,较美国
则大8—9倍。而和田、喀什等地、州人均耕地只有1.5亩,在当前农业技术条件下,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水资源短缺,在干旱地区更为突出。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建立具有新疆特点的节水农业体系,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疆水资源现状与供需矛盾

    新疆水资源不仅不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又极不平衡,一般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地表水资源为793亿立方米,从国外流入的水量为91亿立方米,因此,全部河川径流量为884亿立方米。

     新疆地下水可采量有252亿立方米,年总补给量为395亿立方米,其中321亿立方米
是河川地表径流量转化为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实际地下水资源量为74亿立方米。

    就以总资源量842亿立方米计,约占全国总径流量3.1%,土地面积则占全国总面积
17.3%,水土资源极不平衡。从地表水资源总量来说,新疆排在全国第十二位,但从径流深度看,平均仅50毫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数276毫米,则为全国倒数第三位,仅高于宁夏和内蒙。

    易于开发的水资源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尚待开发利用的多属于开发难度大,要花大
力气、进行大投入才能得以利用。 目前开发利用程度已占近期可利用水量的75%。因
此,全疆境内近期通过蓄水、引水、输水工程可列入增水型的开发水量约有170亿立方米 ,而这部分水量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满足维持生态环境的生态用水,这足以说明新疆水资源是非常短缺的, 当然地下水开发的程度不高,仅开发20亿立方米, 占可开采量的1/12,尚有潜力。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扩大耕地面积,改天然草场为人工灌溉草场,农林牧业
用水要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生活用水要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石油工业的大发展更要增加用水量,可以说水是今后新疆经济发展中第一位的制约因素,是振兴新疆的关键。

     二、逐步建立节水农业体系

     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很大,如果把目前平均毛灌定额由900立方米/亩,降至760立方
米/亩,就可节水80亿立方米,可增加灌溉面积1000万亩,水的经济效益就可大大提高。要达到这个指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要把节水型建设和增水型建设相结合,并把以节水型建设为主作为当前水利建设的方针。

     建立节水农业体系,要采取一系列包括政策、工程、技术、科学教育、经济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得以保证。

     1.要严格执行水法,把保护和节水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长期坚持下去。新疆的水资源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且在时空分布上不均衡,在地域上分布不合理。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再加上工业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猛增,大农业的发展等,使用水量不断提高,而且有许多水体遭受日益加重的“三废”污染和人为的破坏,以及无节制的用水,使本来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因此,一定要坚决贯彻水法。水法是一项大法,对管水、治水、用水等重大原则都作了规定,这是建立节水农业体系的基础,通过贯彻执行水法,使人们认清水的现状,树立水的危机感,从而使人人惜水、节水。www.chndk.com

     2.要用较大的投入,真正将投资向农业倾斜。提高工程标准,大型引水渠道全部防
渗,灌区内输水向管道化发展。把现有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从平均0.42提高到全国平均数0.56,进而近期达到0.6以上。

     3.积极采用、推广灌水新技术。灌水新技术是节水灌溉的主体。从新疆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和作物的情况看,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膜上灌、管道灌、细流沟灌,已被证明是适合新疆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不仅输水快、配水均匀、耗水少而且节约土地、成本低、效率高。特别在井灌区滴灌是开源节流措施中一项特效技术,有条件地区均要推广应用,既增产节水又效益高,2~3年可以补偿投资,使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种植相结合,更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在充分开发浅层淡水的同时,开发利用微咸水,也是节水的可靠措施。这不仅可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还能在许多情况下减轻排水的负担。实际上在新疆已有先例,在一些地区的上排下灌、大干旱的时候利用咸水灌,都收到抗旱、增产的效果。当然在进行灌溉时,要取样化验,使咸淡水有合适的比例。咸水灌,及时中耕,控制土壤返盐,以及用低咸水灌不耐盐作物,高咸水灌耐盐作物等技术措施。作为生态用水更是无疑的。

     5.科学和教育是建立节水农业体系的保证。重视智力投资、培养技术骨干。新疆总的说地处边疆,科学文化落后,从事灌溉管理的科技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实现灌溉工程现代化,必须充实壮大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灌溉科技队伍。进行配水和田间灌溉的人员,基本还处在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只凭经验,缺少科技知识。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少数民族技术骨干,大力宣传、普及灌溉技术,使灌水的农民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即使有好的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重视灌溉科学研究,是科技兴水的源泉和保障。现代灌溉技术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但在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新疆,至今尚没有一个研究人员充实、设备齐全、长期进行系统的灌溉研究的机构,与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甚大。重视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又要消化吸收,结合新疆特点,总结、提高、开发、创新刻不容缓。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ndk.com/view-9645-1.html

版权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09-2010 CHNDK.COM. 中华水网版权所有 水工业交流群:239176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水网客服

粤ICP备11036510号 **广告、链接、目录联系:QQ1260995099 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