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高速公路排水与防护设计 圣南大学_中华水网
当前位置:中华水网 > 水网商务 > 工程案例 > 正文

沪宁高速公路排水与防护设计

来 源:中华水网   发布时间:2011-03-14 移动版

1 概况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地处长江下游,西段以微丘地形为主,东段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靠长江,南邻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密集,第四系地层厚度大,属河湖堆积地貌,地下水位高,气候多雨潮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与防护措施,及时排除公路范围内的水,并防止雨水浸入,以确保路基路面稳定和高速行车安全。
  沪宁高速公路的排水系统是由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及中央分隔带排水三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排水系统,路基防护措施是根据沿线不同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坡度、高度和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地选择的。现将其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2 路基排水

  进行路基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地下水及地面水及时排出公路范围。路基排水设施主要由排水垫层、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盲沟、渗沟、涵洞等组成,并与原有沟渠、河流等相连。设计应遵循塘路分家、路田分家的原则,使高速公路排水系统自成体系。
2.1 地面排水
  路基地面排水主要是通过全线贯通的边沟来进行的,一般采用0.6m×0.6m的梯形边沟,边坡1:1,以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铺砌,边沟纵坡一般不小于0.3%,坡长小于300m,边沟水均应引离路基,排入原有水系中的河流、排水渠及取土坑内,但不排入鱼塘内,当边沟与涵洞、通道发生交叉时,一般将边沟水直接排入涵洞,或在灌溉涵、通道处让路基边沟向两侧排走或设边沟倒虹吸涵通过。
  在挖方地段,还应设置0.4m×0.4m的梯形平台截水沟,并在坡顶外侧设0.6m×0.6m的矩形地面截水沟,以排除坡面水。截水沟均以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铺砌。
2.2 地下排水
  地下水带来的危害往往很大。过去的地下水会使得路基泡软、坍塌,并严重影响路面结构的安全,在平原微丘区修建高速公路尤须重视地下排水设计。
2.2.1 软基处理段
  沪宁高速公路丹阳以东广泛分布着淤泥质软土层,地下水含量较大,为保证软土段路基的稳定,迅速排除地下水至关重要。为此,设计采取:板+砂垫层+超载预压的深层。塑料排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地处理及砂垫层+超载预压的浅层排水处理等措施。排除软土段地下水。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软土段地下水迅速由砂垫层排入边沟,需在砂垫层与边沟相接的斜面上做15cm厚的级配碎石(粒径2~4cm)反滤层,在砂垫层底部位置预留截面为5cm×5cm、纵向间距为10m的泄水孔,且泄水孔出口应高于边沟底30cm。
2.2.2 低矮路堤
  沪宁高速公路丹阳段有很多路段处于水稻田的低矮路堤(路基边缘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小于1.55m),为及时排除地下水,确保路基不处于过湿状态,设计采取护坡道下挖和边沟加深的措施,护坡道高程(m)=设计高程(m)-1.8m,实际使用效果良好,但应注意边沟出水口不应低于常水位标高或利用的排水沟渠的底面标高。
2.2.3 挖方路段
  沪宁高速公路镇江、南京段处于丘陵区,路基基本设计成路堑形式,对于水稻田地段的土质挖方段,尤其是边沟长、沟底坡度缓的地段,采用渗沟隔断地下水向路基渗流的路径(如图1所示);对于石方挖方段,可结合取土,尽量使路两侧边沟挖深、挖宽,以利截流地下水和降低路基中地下水位。a型边沟因下部的矩形断面较小,易为泥砂填塞,影响排水,一般仅仅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使用;b型边沟的宽度及深度可视地下水位及地形情况取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边沟,都应注意控制最小纵坡及最大沟深,以保证边沟出水口不低于常水位标高或被利用的排水沟渠的底面标高。

2.2.4填挖交接段
  对于路堑和路堤交接处,如路堑地下水位较高,为防止路堑下含水层中的水沿路基纵向流入路堤,使路堤湿化、坍塌,设计增设了横向渗沟。

3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设计是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由降雨形成的路面水膜影响车轮与路表面的接触,车辆高速行驶时,易使车轮产生液面滑移(即“水漂”),且高速行驶的车辆尾部易形成水雾,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高速行车安全;另一方面,路面水若不能及时排除,还会透过路面面层渗入到基层,这样易使基层软化、冲刷和唧浆,影响路面的整体强度,最终导致路面过早破坏。沪宁高速公路地处长江下游,降雨量较大,因此尤需重视路面排水设计。
3.1 一般路段的路面排水
  一般路段是指不设超高的路段。路面排水根据路线纵坡采用分散漫流式和集中截流式2种形式。当路线纵坡<0.3%时,路面排水采用分散漫流式,路缘石采用水泥混凝土的平缘石,路面水沿纵坡和横坡经路堤边坡排入边沟;当路线纵坡≥0.3%时,路面排水采用集中截流式,在硬路肩边缘土路肩范围内设置沥青混凝土拦水缘石,汇集路面水,每隔一定距离经泄水口流入边坡急流槽,排至路基边沟。急流槽设置间距见表1。

1

路线纵坡(%)

0.3~0.5

0.5~0.8

0.8~1.0

≥1.0

急流槽间距(m)

30

40

50

60

3.2 超高路段的路面排水
  设置了超高的路段,路面水易浸占超高侧行车道,并穿过凸形中央分隔带紧急开口进入另一侧行车道,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故应及时排除超高侧汇集的路面水。沪宁高速公路在超高侧行车方向左侧路缘带设置了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了集水井及横向排水管,这样超高侧路面水沿纵坡及横坡流入边坡急流槽,再排入路基边沟。急流槽设置间距见表2

2

路线纵坡(%)

0.3

0.5

0.8

1.0

1.5

急流槽间距(m)

90

120

150

170

250

3.3 中央分隔带排水
  沪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采用凸形,虽然大部分降水通过凸形中央分隔带可自排到路面上,但仍有少部分水会渗入到中央分隔带内,必须引起重视。沪宁高速公路在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路基及路面结构层上涂双层沥青。以阻止渗入到中央分隔带回填土中的雨水进一步渗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并在中央分隔带底部设纵向碎石盲沟(碎石粒径不大于4cm,含泥量不大于3%),并在路两侧每隔100m左右交错设置了直径为5cm的横向硬塑管,使雨水排出路基范围。硬塑管进口处用土工布包裹,碎石盲沟上铺土工布以便与回填土隔离。
  设计中应注意如下两点:①因中央分隔带中需设置通信、监控用人井,这些人井会隔断纵向碎石盲沟,为不影响中央分隔带的排水,应将人井前的横向排水管移至人井壁,并在迎水侧的人井壁涂沥青以防雨水渗入人井中;②遇到桥梁、通道等构造物的两端各增设一道横向排水管,以防止碎石盲沟中的水沿纵坡汇集于构造物台背,使台背填土淘空,造成桥头跳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ndk.com/view-7981-1.html

版权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信息



Copyright © 2009-2010 CHNDK.COM. 中华水网版权所有 水工业交流群:2391763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水网客服

粤ICP备11036510号 **广告、链接、目录联系:QQ1260995099 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