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黄崖下水库透水的工程实际,利用钻探、高密度电法勘探等手段 ,找 出透水原因与透水区域 ,并采用新 型土工材料进行 处理 ,取得 了显著成效 ,为石灰岩与页岩地区修 建的水库 、塘坝工程 处理类似 问题提供 了科 学依 据。
黄崖下水库位于山东省莒县东莞镇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3.0km ,属石灰岩地区。该库于 1966年 lO月竣工投入运行 ,是一座集防洪 、灌溉于一体的小(2)型水库 。保护着下游 2km处镇驻地和沿途村庄5000口人 、400余 hm。耕地 的安全。水库建成后 。每年仅在夏秋两季为发展灌溉 、防洪减灾 、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黄崖下水库现状总库容 65万 m,,兴利库容 43万 m ,死库容 6万 m。水库枢纽工程主要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洞 3部分组成。大坝为壤土心墙沙壳坝.最大坝高 15m,最大坝长 190m,坝顶宽 3~5m,坝顶高程2O0~20l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坝肩式,进 口为开敞式宽顶堰;放水洞位于坝下主河槽段.为浆砌石矩形涵洞 ;进水 口位于坝上游坝坡底部 ,为斜拉式闸门。
1 工程存在 问题
建库 46年来 ,每逢汛期 ,几乎年年蓄满 ,可过了汛期 ,水逐渐减少 ,一个冬天全部漏完 ,到翌年春天 ,用水灌溉时 ,库内早已无水。因该库地势较高 ,镇政府及其周边村庄想利用 自然压差解决吃水 ,可水源无保障。由于长期 占用大量土地无效益 ,一度想放弃该库 ,拆除坝体种 田。2011年小水库除 险加 固将 黄崖下 水库列入其中,在确定工程方案时反复考虑 ,如果只加 固坝体 、改造放水洞 、拓宽溢洪道等 ,只能保证工程 自身安全 ,水库蓄水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因该库坝址及其流域内全部均处在石灰岩地区,猜测产生溶洞透水的现象极有可能 ,水库兴利水位以下与水 的接触面都有透水 的可能。对此,县水利局对黄崖下水库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本次勘察采用了地质钻探 、测绘等综合勘测方法和高密度电法勘探 。通过钻探与高密度电法测深等物探方法得 出如下结论:1)左岸分水岭山体宽厚(超过 1.0km),邻谷相对下切较浅 ,不会发生向邻谷的渗漏问题 ,但右岸近坝段受采石影响 ,山体单薄 ,宽度最窄处仅 24.0m。存在坝肩绕渗问题 ;2)水库建成后 ,由于库区渗漏严重 ,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水状态 ,基本成为一座废弃水库 ,主要原因是 由于库水通过库底岩溶发育区渗漏 ,建议对库底岩溶发育区及水库右岸灰岩出露处及不整合面进行防渗处理 ;3)库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排泄畅通 ,库区周边 山间相对低洼处 ,地形相对较高 ,地面高程一般高出水库最高蓄水位 ,库 区在兴利水位条件下一般不会产生浸没问题 :4)大坝为壤土填筑 ,填筑质量较好 ,渗透性 、压 实度基本符合沙壳坝质量要求和心墙土料技术要求。河床 、缓坡段清基彻底 ,呈长柱状 ,节理 、裂隙不发育 ,岩体完整性好 ,承载力高 ,坝基稳定性好 ,不存在 坝基渗漏问题 。但灰岩地区渗漏情况复杂 ,为安全起见决定对坝基与右岸肩接触带处采取防渗处理。
2 工程方案
1)岸坡裸 露岩山整修 ,按 1:1.5整坡 ,然 后铺50cm黏土压实 ,再铺设复合土工膜 ,复合土工膜上部铺筑 80cm厚黏土保护层 ,表层种植草皮 ,禁止植树。复合土工膜(二布一膜)是在薄膜的外侧贴土工布 ,复合土工膜具有抗拉 、抗撕裂 、抗顶破等特性 ,物理力学指标高,具有强度高 、延伸性能好 、变形量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 、防渗性 、抗老化性能好等特点。
2)平行坝轴线土工膜铺设 160m左右 ,个 别区域在施 工过程 中视 开挖 以后地质 变化可做适 当调整。顺河流方 向铺设长度 150m。
3)土工膜铺设 时 ,库底与坝坡连接 由压重平 台顺延至高程 195m处 ,遇齿墙处 。设置在齿墙 以下 ,上下黏土保护层厚度满足 30cm。
4)根据地质勘探资料 ,沿右岸坡整体铺筑 150m,顺岸坡 以上 ,岸坡另行铺筑长度 250m,坡面处 理同前段 ,自坡脚向库内延伸 20m,施工方法相 同。
3 工程实施
工程于 2012年 3月开始动工 ,6月底竣工。首先对兴利库容淹没线以下确定为透水部分区域进行整修 ,削高填洼 ,岸坡处理按 1:1.5整坡 ,然后铺 50cm黏土压实,共计铺设复合土工膜 24000m2o复合土工膜单重 800g]m2,搭接缝宽 20cm,幅宽 6m。复合土工膜铺设施工 中,采用边铺膜边附土 ,为防止紫外线照射 ,增加抗 老化性能 ,同时防止人为破坏 ,膜上覆土厚度 80em。
4 工程效益
截止 7月底 ,水库 已蓄水 43万 m。,水位达到兴利水位 。库容达到兴利库容 ,经过 2个多月的观测 ,在放水洞关闭的情况下 .水位没有任何变化 .库底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黄崖下水库透水处理的成功 ,对下游及其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起到积极作用 ,极大地调动农 民种植 高效经济作物的积极性 。对下一步节水灌溉规划奠定了基础。目前 ,东莞镇政府已着手筹建利用水库 自然压差来解决镇驻地及周边 16个村20000口人的集中供水工程 。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ndk.com/view-59855-1.html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