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饮用水安全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饮 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存在水量短缺,更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 界高度关注。本章阐述我国城市化进程与饮用水安全的关系,通过分析城市供水范畴和 供水系统的特点,明确城市饮用水安全的定义和内涵。
1.1城市及城市化
1.1.1城市特征
城市特征一般从人口、区位、功能、景观和社会等角度来描述,具有以下特征:
1. 非农业人口聚居地
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区别在于,城市居民中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而乡村居 民中的劳动力则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同国家设市的人口规模标准是不同的,而且存在 巨大差异(表1-1)(钱易等,2002)0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因此,设市的人口规模 标准比发达国家高出许多,破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标准。
2. 地域中心地
从区位上讲,城市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地域范围 的中心地。这里所说的中心地概念并不一定是指位于某一区域的几何中心,而是指城市39通过吸引和辐射功能,对周围腹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宗教、军事等 方面起}l}织、管理、协调和带动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中心地职能。
3. 高密度物质和精神聚集区
城市的聚居地和中心地特征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城市具有高度密集性,主要表现在人 口高度密集、建筑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密集、文化高度密集4个方面。
4. 高效率社会综合体
城市是一个组织十分严密,运作非常迅捷的社会综合体,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 文化等不同层面上。在经济层面上,城市以大规模、集约化、社会化、高效率的生产方 式,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完全摆脱了乡村自然经济形态,向社会化大生产迈 进。在生活层面上,城市以高密度、快节奏、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 才和高素质的市民,使他们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和整个社会前进的核心力量。在文化层 面上,城市以高度组织性、包容性和快捷性的发展方式,创造出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和丰 富多彩的文化。城乡文明、古今文明、东西方文明在城市交汇、碰撞,使城镇成为驱动 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钱易等,2002)0.
1.1. 2城市分类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不同,不同城市的职能、性质和规模等 也不尽相同,为便于统计、规划和管理,通常需对城市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不 同,城市的类别也不同,但不同的分类结果都有其特定的用途。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依据城市的职能或性质,用描述或统计的方法对城市进行 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分类体系有英国学者奥隆索(Aurousseau) 1921年的描述 性分类法,美国学者哈里斯(Harris)于1943年和纳尔逊(Nelson) 1955年的统计性 分类法。其中,奥隆索将城市分为六大类,每个大类又分出几个小类(表1-3) o
我国由于统计资料的局限,在城市分类上基本处于描述性阶段。一些学者将我国城 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型城市,相当于中心城市;另一类是专业型城市,又可进一 步划分为工矿型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特殊职能城市。
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按城市规模对城市进行等级分类。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 小,它涵盖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3层含义。由于在一定历史时期相近的社会 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通常情况 下,人口多,经济规模就大,占地也多;人口少,经济规模较小,占地也少·因此,常 以、的人。规模表示城市的大刁、。从理论上讲,城市人。是指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fi动并居住生活在城市的人口。但实际上,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我国的城市人口有城市地 区总人口、城市市区总人口、城市地区非农业人口和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等多种不同的 统计数字。我国习惯采用城市市区非农伞人口作为城市人口,并依次来进行城市规模的 等级划分。1994年以前,我国的城市规模分类采用4级制,将城市分为特大城市、大 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即采用此分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ndk.com/view-5975-1.html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