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监测点水温26.4℃,PH值为8.28,溶解氧值为8.12,电导率为328,透明度为150。”7月22日下午,桂花镇饮用水源监测点上,来自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的几名工作人员乘坐轮船来到涪江江心,对饮用水源进行采样抽检,监测掌握情况。
7月22日下午,记者跟随监测人员首先来到船山区桂花镇的取水监测点。
作为饮用水源地渠河的源头,监测人员对该点的监测十分重视。平时保持每月一次的监测频率,汛期监测频率变为半月一次。
“我们主要是对地表水所涉及的COD、氨氮、总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等60余项指标进行分析预判,对监测结果及时通报反馈。”据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室副主任陈明介绍,随着汛期的来临,他们增加了监测频率和监测点位。
“饮用水例行监测点位有2个,一个是市城区,,还有一个是备用水源黑龙凼。加上一些地表水的监测点位,现在我们的监测点位有近10个。”陈明介绍说。
随后,工作人员又来到渠河先锋桥监测点、和宁桥监测点及西门铁桥取水口进行抽样监测。
“现场监测数据显示,市城区的饮用水水源完全达标,基本上达到了三类水甚至二类水的标准。对于其他的一些监测数据,则需要实验室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出一个最终的结果。”陈明说。
24小时待命全力确保全市饮用水水质安全
“为了保障汛期市城区水质安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安排汛期值班人员和值班车辆24小时待命,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能够启动应急监测预案、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完成实验分析测试工作、上报监测结果。”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汛期的来临,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全力以赴确保饮用水安全,组织力量对桂花、渠河先锋桥、渠河和宁桥、渠河西门铁桥取水口汛期水质开展加密监测工作,重点对COD、氨氮、总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等60余项指标进行分析预判,对监测结果及时通报反馈。
“我们进一步落实国、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保障,确保汛期水站运行稳定、数据可靠;加大对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的网上实时监控力度,及时掌握信息,科学研判分析、有效监测预警;全面推进流域联防联控工作,强化与涪江上游绵阳、下游潼南监测数据共享。”该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持续强化备战,加大现场拉练的密度,逐一解决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实战效果,为应对汛期突发环境事件做好准备,全力确保全市饮用水水源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chndk.com/view-201140-1.html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中华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水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